
悼江南
■冰荷
June 14, 2011 06:00 AM | 2125 次 | 0 | 16
江南好,風景舊曾諳;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能不憶江南。
我在這片被稱作江南的大地上行走著,身上是千里的征塵,足下是疲憊然而不肯停息的步伐。三月,灰濛濛的天,灰濛濛的地,太陽彷彿是在激戰後的硝煙中,那麼模糊,那麼遙遠,那麼灰頭土臉。
春未老,風細柳斜斜。試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,煙雨暗千家。
我焦急地尋找著,尋找著春天的痕跡,尋找著草色遙看近卻無。我看不到春水也看不到花,我看到的只是鋼筋水泥,鋪天蓋地,從咫尺到天涯。
西塞山前白鷺飛,桃花流水鱖魚肥。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
我尋找著江南,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江南,遊人織合江南老的江南。尋找著春水碧於天,畫船聽雨眠的江南。尋找著碧玉妝成一樹高,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江南。尋找著那個被唐詩宋詞描摹了千千遍的江南,那個自幼時就被刻印在腦海的夢繞魂牽的江南。然而到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節,我看不到綠,看不到萬頃的農田,看不到草長鶯飛的三月。
我打江南走過,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……
我知道我的到來已太遲、太遲。當江南還是江南的時候,我沒財力來看江南。而到了可以去看江南的時候,我又被外邊更精采的世界吸引,無暇看江南。而今我專程來看她時,她已香銷玉殞,魂歸西天。我知道我的江南夢要破碎,但毫無準備會這樣地徹底。我知道我看不到牧童在水牛背上吹笛的畫面,但我沒想到水田消失樓層迭起。我知道那河汊縱橫的小巷裡已沒有「搖呀搖,搖到外婆橋」的櫓聲,但我未料到河流已被平整成馬路邊的暗水溝。
平林漠漠煙如織,寒山一帶傷心碧。
夢想與現實的反差讓我驚心動魄。碧色都已無存,傷心更無暇提起。我在滄浪亭裡,那個「三向皆水,其地益闊,旁無民居」的名勝已被樓房的圍追堵截瑟縮成一灘水,那個曾經可以「箕而浩歌,踞而仰嘯」的地方已被車聲人聲炒得沸沸揚揚。 「情橫於內而性伏,必外寓於物而後遣,寓久則溺,以為當然;非勝是而易之,則悲而不開」。 當初作者清醒地意識到城市對人性的扭曲,為心靈的自由而置買的荒地,藉此逃離城市生活的喧囂,現已被城市吞沒。白堤、蘇堤上的遊人遠望如層層防風林,密密麻麻,滴水不漏。西湖的上空天網灰灰,飄浮著從北京吹來的沙塵。
錯,錯,錯!!
白居易、蘇東坡在這種環境下可以寫出千古傳唱的詩歌嗎?那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水墨畫呢?那所有被稱為中國文化的東西,天人合一、禪、五行、農曆、茶道、高山流水、九九登高、清明踏青、詩詞歌賦,哪一點哪一滴不是從自然裡凝結、提取、昇華,再反過來由人傑而地靈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,如山水已不復存在,人又從何談起?
五音令人耳聾;五味令人口爽;馳騁畋獵,令人心發狂。 欲望的膨脹是對環境粗暴的掠奪,導致黃沙滾滾,河流乾枯,大氣變暖,老子的話多麼警示。然而「江南遊子,把吳鉤看了,欄干拍遍,無人會、登臨意。」誰又能理解我此時的焦慮,與撕裂心腹的痛惜。
時代是倉促的,已經在破壞中,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。
張愛玲這個江南奇女子早在三○年代就將一切看透,把對未來的憂患與焦慮一語點破。但誰能有力回天?人人都在聲色犬馬、都在歌頌公路高鐵,我為什麼又要在這兒杞人憂天。畢竟我只是在這裡匆匆而過,一個遊子的夢想的破滅。
東風不來,三月的柳絮不飛……
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
我不是歸人,是個過客……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悼江南
■冰荷
June 14, 2011 06:00 AM | 2125 次 | 0 | 16
江南好,風景舊曾諳;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能不憶江南。
我在這片被稱作江南的大地上行走著,身上是千里的征塵,足下是疲憊然而不肯停息的步伐。三月,灰濛濛的天,灰濛濛的地,太陽彷彿是在激戰後的硝煙中,那麼模糊,那麼遙遠,那麼灰頭土臉。
春未老,風細柳斜斜。試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,煙雨暗千家。
我焦急地尋找著,尋找著春天的痕跡,尋找著草色遙看近卻無。我看不到春水也看不到花,我看到的只是鋼筋水泥,鋪天蓋地,從咫尺到天涯。
西塞山前白鷺飛,桃花流水鱖魚肥。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
我尋找著江南,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江南,遊人織合江南老的江南。尋找著春水碧於天,畫船聽雨眠的江南。尋找著碧玉妝成一樹高,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江南。尋找著那個被唐詩宋詞描摹了千千遍的江南,那個自幼時就被刻印在腦海的夢繞魂牽的江南。然而到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節,我看不到綠,看不到萬頃的農田,看不到草長鶯飛的三月。
我打江南走過,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……
我知道我的到來已太遲、太遲。當江南還是江南的時候,我沒財力來看江南。而到了可以去看江南的時候,我又被外邊更精采的世界吸引,無暇看江南。而今我專程來看她時,她已香銷玉殞,魂歸西天。我知道我的江南夢要破碎,但毫無準備會這樣地徹底。我知道我看不到牧童在水牛背上吹笛的畫面,但我沒想到水田消失樓層迭起。我知道那河汊縱橫的小巷裡已沒有「搖呀搖,搖到外婆橋」的櫓聲,但我未料到河流已被平整成馬路邊的暗水溝。
平林漠漠煙如織,寒山一帶傷心碧。
夢想與現實的反差讓我驚心動魄。碧色都已無存,傷心更無暇提起。我在滄浪亭裡,那個「三向皆水,其地益闊,旁無民居」的名勝已被樓房的圍追堵截瑟縮成一灘水,那個曾經可以「箕而浩歌,踞而仰嘯」的地方已被車聲人聲炒得沸沸揚揚。 「情橫於內而性伏,必外寓於物而後遣,寓久則溺,以為當然;非勝是而易之,則悲而不開」。 當初作者清醒地意識到城市對人性的扭曲,為心靈的自由而置買的荒地,藉此逃離城市生活的喧囂,現已被城市吞沒。白堤、蘇堤上的遊人遠望如層層防風林,密密麻麻,滴水不漏。西湖的上空天網灰灰,飄浮著從北京吹來的沙塵。
錯,錯,錯!!
白居易、蘇東坡在這種環境下可以寫出千古傳唱的詩歌嗎?那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水墨畫呢?那所有被稱為中國文化的東西,天人合一、禪、五行、農曆、茶道、高山流水、九九登高、清明踏青、詩詞歌賦,哪一點哪一滴不是從自然裡凝結、提取、昇華,再反過來由人傑而地靈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,如山水已不復存在,人又從何談起?
五音令人耳聾;五味令人口爽;馳騁畋獵,令人心發狂。 欲望的膨脹是對環境粗暴的掠奪,導致黃沙滾滾,河流乾枯,大氣變暖,老子的話多麼警示。然而「江南遊子,把吳鉤看了,欄干拍遍,無人會、登臨意。」誰又能理解我此時的焦慮,與撕裂心腹的痛惜。
時代是倉促的,已經在破壞中,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。
張愛玲這個江南奇女子早在三○年代就將一切看透,把對未來的憂患與焦慮一語點破。但誰能有力回天?人人都在聲色犬馬、都在歌頌公路高鐵,我為什麼又要在這兒杞人憂天。畢竟我只是在這裡匆匆而過,一個遊子的夢想的破滅。
東風不來,三月的柳絮不飛……
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
我不是歸人,是個過客……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悼江南